【学习强国】观察丨坚持党的领导,续写辉煌篇章——管理学视角下的党史学习体会
编辑:王冬梅 | 发布时间:2021-12-02
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:“历史,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、继续前行的力量。”深入学习百年党史之后,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条飞跃的曲线,党的伟大斗争是曲线上熠熠生辉的光点,以点连线,通向光明的未来。我尝试将管理学学科知识运用到党史学习中,从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历史研究,以政策评估方法分析关键事件,用拟合回归思想推演未来趋势,以期分析演变机理、探究历史规律。
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党的发展历程
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生命周期,也即初创、发展、成熟、衰退的过程。发展主体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应根据阶段特点,选择不同的战略。生命周期理论中发展主体的初创期、成长期和成熟期,正好对应百年党史中站起来、富起来、强起来三个阶段。在初创期,发展主体面临很多不确定性,力量薄弱,急需形成基础。党在初创期面临内忧外患,在大革命洪流和抗日烽火中无畏前行,最终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,中华民族站起来了。在成长期,发展主体进入迅速发展阶段,面临数量和质量上双重提升的问题。党在成长期带领人民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。改革开放的实行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,新世纪一系列战略驱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,中华民族富起来了。在成熟期,发展主体发展速度相对减缓,由粗放式转向内涵式发展。党在成熟期贯彻新发展理念,推动高质量发展。我国在政治、经济、科技等方面取得累累硕果,中华民族强起来了。生命周期理论印证了党的发展战略的科学性,正是由于党深刻遵循科学规律,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,才能做出符合阶段特点的战略选择,循着生命周期向上飞跃。
党的发展历程既循着生命周期理论的轨迹,又超脱其外。因为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,具备自我革命的勇气和魄力,可以避免走向生命周期理论中的衰退阶段,也即跳出“历史周期律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,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,以系统施治、标本兼治的理念正风肃纪反腐,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、自我完善、自我革新、自我提高能力,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。我们有理由深信,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主基调下,百年大党风华正茂,将在繁荣昌盛阶段久而弥坚。
从重要伟大转折看党的成功经验
运用管理学上的政策评估方法看党的斗争与转折,对比政策实施前后的效果,可以从微观上透视党的重大转折,吸取经验。党的重要转折可以分为自我革命和历史飞跃。在党的建设历程中,八七会议开启了党独自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艰巨使命的伟大征程;遵义会议在长征濒临绝境时挽救了党、红军和中国革命;全面拨乱反正实现从僵化半僵化、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;全面从严治党在实践上深得党心民心,更加巩固了执政基础。通过转折前后对比发现,党在被瓦解、被腐化的威胁面前,始终以自我净化、自我完善、自我革新、自我提高保持政治本色。
在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程中,党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、封建主义、官僚资本主义“三座大山”,建立新中国,完成救国大业;党通过推进国家工业化、社会主义改造、发展“两弹一星”等关键性举措,完成兴国大业;党实行改革开放,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,构筑对外开放格局,推进富国大业;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、扶贫攻坚等,推进强国大业。纵观四次重要转折,党勇于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及重大问题,始终把握历史主动、锚定奋斗目标,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。以改革节点看前后巨大变化,愈发印证党的战略决策的正确性,愈发坚定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。
从历史必然性看党的领导优势
党的生命周期历程和重要转折充分表明,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要素。管理学通过拟合回归进行归纳演绎,以过去的经验预测未来的走势。如果将党的领导作为自变量,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按照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划分为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文化、生态文明五大因变量,可以发现变量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。在党的领导下,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,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,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,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蓬勃发展,生态环境日益优美。拟合回归的视角充分表明,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。党的发展基业长青,中国发展欣欣向荣,这是历史实践演绎得出的必然结果。
回望历史,生命周期理论从宏观上验证党的科学发展之路,政策评估视角从微观上验证了党的伟大转折,拟合回归验证了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的核心要素。这充分表明,党的光辉历程是充满科学性和创造性的,只有党才能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时代是出卷人,我们是答卷人,人民是阅卷人。”踏上新征程,唯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,方能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,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。相信我们定能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新辉煌,续写党的新篇章。
作者:靳祥鹏 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